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的植被景观有何讲究?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的植被绝非随意栽种,其景观营造是一门融合了生态规律、文化象征、美学意境与实用功能的精妙艺术。每一片树林、每一丛花卉、甚至每一棵独立树木的选择与配置,都蕴含着深刻的考量和独特的用意。
园区建设伊始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山体植被,特别是树龄较长、长势良好的原生乔木(如油松、侧柏、栎树、山杨等)。这些本土植物是山地的“原住民”,适应性强,对维护区域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,也奠定了园区绿化的基调与野趣。
在补充种植和新功能区绿化时,严格遵循“适地适树”原则。大量选用北京地区及燕山山脉南麓的乡土树种,常绿乔木:油松、白皮松、桧柏、侧柏。它们四季常青,象征永恒的生命力,是营造庄重肃穆氛围的骨架。国槐、银杏、元宝枫、黄栌、栾树、白蜡等。它们提供荫蔽,带来丰富的季相变化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植物常被赋予人格化的品质和吉祥的寓意,这在纪念林的植被选择中尤为突出:松柏长青,精神永存,松树和柏树是绝对的主力军。它们耐寒抗旱,经冬不凋,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坚强不屈、正气凛然、万古长青的象征。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,其坚韧的形象与纪念林所追求的永恒、不朽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。成片的松柏林营造出庄严肃穆、宁静深远的氛围。
玉兰树形优美,花朵硕大洁白,早春开放,象征高洁、报恩。常被种植在重要入口或景观节点。海棠花姿潇洒,花开似锦,其“棠”字谐音“堂”,有“思念亲人之堂”的寓意,适合种植在休憩区或墓区附近。银杏树寿命极长,可达千年,其扇形叶片在秋季变为耀眼的金黄色,被视为长寿、坚韧、和谐的象征,也带有佛家祥瑞之意。国槐则因其悠久的历史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茂密的树冠,象征着根基深厚、庇荫后人。
植被是营造空间美感和意境的核心元素,设计精心安排植物的花期、叶色期、果期。早春,连翘、迎春、山桃、山杏率先带来嫩黄与粉红的生机;春夏之交,丁香、紫薇、月季等次第开放,香气馥郁;夏季,浓密的绿荫是主角,带来清凉;深秋,银杏的金黄、黄栌和元宝枫的深红、橙黄,将山林渲染得层林尽染,形成极具震撼力的秋色景观;冬季,松柏的苍翠与挂雪的枝条则展现着静谧与坚韧的力量。四季轮回的景观变化,象征着生命的周期,也带给访客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灵感悟。
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的植被景观,是生态科学性、文化象征性、艺术审美性与实用功能性的高度统一。它不仅仅是为了绿化美化,更是营造纪念氛围、传达生命哲理、抚慰生者心灵、并与雄伟长城背景和谐对话的重要载体。每一片绿叶,每一朵鲜花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对自然的敬畏、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永恒的思考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